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整黨,整甚麼?
86467
829f2b83.htm
(言善信.政善治) 2013年7月27日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由今年七月開始,用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整黨運動”,具體整甚麼?官方的說法是:要在共產黨內部,自上而下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運動。甚至更形象或者更不嚴謹地說:“整黨”就是要讓黨員“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由於文化差異,香港人習慣看清晰、具體的條例,故這種內地官場習以為常的用語,在一般香港人看起來,可謂一頭霧水!估計絕大多數香港人還是不清楚到底要整甚麼?意會一下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似乎是指黨員幹部要通過自我反省,和別人的提議,發現自己的缺點錯誤,然後改正這些錯誤,從而更正確地去施政。不過這看起來似乎又是老生常談,中共建國60多年,對黨員幹部的要求有哪一天不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為甚麼要特意搞一場運動來“整黨”呢?還是一頭霧水!既然搞不清,就放一邊吧,故香港的多數傳媒都沒有將中共“整黨”當作一回事。然而,就筆者對中共歷史的認識而言,“整黨”可能是一場非同小可的變革! 1949年中共建國之後,共計有三次“整黨”運動,官方關於這方面的資料汗牛充棟,筆者暫時放開官方的說法,根據自己對歷史的觀察、分析,對前三次“整黨”運動加以略述。筆者發現前三次“整黨”有下列共性: · 表面的口號與實質意圖完全兩回事。 · 整黨前後,中國的政治、經濟路向變化巨大。 · 整黨期間,有極高層的官員落馬。 · 從落馬高官的背景,政治傾向,可知整黨後的新國策。 · 整黨後制訂的新國策將起碼運行十幾年。 第一次“整黨”運動(1951年至1954年): 第一次“整黨”的前夕,中國的實際行政區劃與現在大不相同,在目前的中央與省級單位之間,設有大區級。全國被分為六個大區,分別是: 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 每個大區管轄數個省份,大區的最高領導人集該區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儼然就是一個大諸侯。造成這種情況是因為中共建國後的最初幾年,在軍事上需要清除國民黨的殘餘勢力,在政治、經濟、文化上要進行一系列的重大變革,例如土改等。故地方大員需要有足夠的自主權,能夠調配各種力量去應對種種危險的局面。 然而,當大局穩定後,是否還允許地方諸侯繼續坐大?不! 故有第一次“整黨”運動。“整黨”的實際意義在於改變大區各自為政的局面,建立中央集權。各大區領導人紛紛被調入中央委以重任,實則是明升暗降。 當時有沒有人反抗?有! 當時最有實力的兩個大區最高領導人就帶頭反抗,分別是東北區的高崗、華東區的饒漱石,他們積極爭取更大的權力,結果被打成反黨組織,1954年高崗自殺,饒漱石自此坐牢數十年。 由高崗、饒漱石被打倒的事例中,當時清醒的人應看到中國絕對不會走向民國時代的軍閥割據局面,高度統一的國家組織將穩定地建立起來。事實上政務院(現國務院)獲得了統一管理全國行政的集中權力,制訂了經濟發展第一個五年計畫。第一部憲法也在1954年誕生。 因此,這次“整黨”的真正目的,在於結束戰時諸侯分權的局面,重建中央集權,整個國家所有制度基本仿效蘇聯模式,一走十幾年,直到文化大革命。 第二次“整黨”運動(1969年至1971年): 該次“整黨”前夕,中國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劇烈破壞,從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黨政機關都被破壞,各級黨政官員幾乎全遭到批鬥,被趕下台。各地紅衛兵、造反派自組團體,對內自治,對外鬥爭,宣揚“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當時全國的情況就是烏托邦的理想加黑暗混亂的現實。 在文革最初幾年的動亂時期,全國只有兩個官方組織沒有受到衝擊,那就是中央文革小組和解放軍。他們實際上是操控文革進程的一文一武兩大工具。另一方面,由於這兩個組織的存在,當時的中國才不至於完全失控。既然如此,中央文革小組的組長陳伯達,和解放軍的領袖林彪,在當時自然是炙手可熱的大人物。 然而,局面就一直這樣混亂下去嗎?不! “整黨”又來了,這次整黨的目的就是要重建各級黨政機關,儘管當時的黨政機關還是帶有濃厚的烏托邦革命色彩,但畢竟不同於文革初期的無政府狀態。正規的黨政部門要重建,那麼混亂時僭越權力的人怎麼辦呢?他們的下場是可悲的,中央文革小组組長陳伯達被抓;解放軍領袖林彪出逃,飛機失事,葬身沙海。 由林彪、陳伯達的下台,當時清醒的人應該看到,烏托邦式的革命已經結束。在重建後的黨政體制管治下,“造反不再有理,革命肯定有罪!”故四人幫之後的倒台只是時間問題。國務院重掌大權,開始恢復深受重創的國民經濟,提出要建設四個現代化。外交上也開始務實,與美國展開對話,重回聯合國。 第三次“整黨”運動(1983年至1987年): 該次“整黨”的前夕,中國基本上奉行計畫經濟模式,與當時的蘇聯、東歐等共產黨國家一樣,面臨體制僵化、發展緩慢的狀況。 鄧小平著手制定改革開放國策,具體而言就是在經濟上引入自由市場模式,並且與國外積極進行經濟往來。然而當時的不少黨內幹部深受毛澤東思想的影響,他們視鄧的這套方針為異端,當時對改革開放方針持不同意見者,在黨內大有人在,這成為實行改革開放的障礙,故又有“整黨”。 首先落馬的高層領導人是華國鋒。華國鋒是毛澤東的指定接班人,曾經有幾年時間華是中國的最高領袖。華國鋒的下台,意味著中國不可能再回到毛時代的計畫經濟模式。 接下來中國發生了一些驚天動地的大改革: 農村人民公社被解散,農民可以自由地將農作物拿到市場去賣。 城市工廠獲得更大自主權,可以自己尋找買家和賣家。 民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長。 引進外資、外國技術等。 經濟上的自由化,自然產生政治民主化的要求。當時黨內也有不少自由派官員主張進行民主政治改革,其代表人物就是80年代出任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但是1987年胡耀邦在政治鬥爭中被趕下台,意味著民主改革此路不通。 綜觀該次“整黨”的過程,當時清醒的人應該可以看到改革開放的基本性質:華國鋒的下台意味著經濟改革會越來越走向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模式。胡耀邦的下台,意味著中共在政治上絕不肯放鬆,西方民主政治在中國連門都沒有。這是1987年第三次“整黨”結束時就已經定下的劇本,這個劇本主導了中國之後二十多年的發展路向,一直到今天依然適用。仔細回顧1987年至今中國發生的歷次重大事件,大家會發現每次的處理方法都離不開這個大劇本,雷打不動。 回到現在,這次“整黨”有何目的?會如何整? 筆者認為,由於現在中共已沒有像鄧小平這樣的超級強人領袖,更沒有像毛澤東那樣的絕對神化領袖,故這次“整黨運動”的規模應不如前三次,估計也不會如前三次那樣有黨內第二三號大人物被運動搞得身敗名裂。不過有幾件事應該是肯定的: · 最高領導層中有人意識到,中國目前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已遇到瓶頸,需要大改變以適應新形勢。 · 整黨是為日後國策的改變,而進行的統一黨內思想的大運動。 · 改變必然損害部份人的利益,肯定有人的思想統一不了,他們一定抗爭,而抗爭失敗的,結果就是下台。罪名可多種多樣,惟罪名不代表他們下台的真正原因。 · 整黨運動過後的治國方向,一定與現在大不同。 · 至於如何不同?往往要到運動後期才看得清,因為這要經過黨內鬥爭和妥協的過程,誰能最後勝出?或者各方妥協後的最後方案為何?現在難以看出來,如果那麼容易看出來,就不會有高崗、林彪、胡耀邦那樣的極高層人物成為犧牲者了。另一方面,從下台官員的政治傾向,可看出新國策的路向。總之一年後可見分曉。 · 整黨運動結束後,所制訂的各項方針將主導今後中國起碼十幾年的路向,到那時“舊夢不須記”。 · 對小民而言,及早認清形勢,靈活運用,將受益匪淺! 後記: 本文對於不太留意中共政治、歷史的讀者來說,可能會顯得沉悶、晦澀。我已儘量寫得淺白,儘力做到文章層次分明,以方便讀者閱讀。若您能讀完全文,我由衷感謝! 最近有讀者通過各種渠道問我是否封筆了?不是的! 最近數月我出的文章的確較少,原因之一是俗務太多,看來我要學習無為而治。 二來是我寫公開文章的技巧有待提高,现在我一開了頭就不知不覺地要兩三千字才能結尾。看來我需要在文章篇幅、組織結構方面有所調整,不然地話,寫文章對我來說將是一件過於耗時費力的事情! 無論如何,各位讀者的支持、鼓勵對我是最大的動力!
 
首頁關於我們田土廳成交熱門屋苑走勢特選樓盤凶宅資料居屋簡介19區樓盤網上放盤按揭/估價新聞群英文章集學校網交通網聯絡我們管理員登入


Copyright © Richland Property Agency (Hong Kong) Ltd.  All Right Reserved.